糖尿病诊断新视角:餐后1小时血糖(1-h PG)不容小觑
2024年3月28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一份立场声明,提出了将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1小时血糖(1-h PG)用于高血糖诊断的新标准。[1]
传统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主要依赖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OGTT 2小时血糖(2-h PG)。然而,这些标准在识别糖尿病发展早期阶段的个体时存在局限,往往会导致漏诊和误诊,从而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延误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相比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有着更为庞大的群体。《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前驱糖尿病)[2],也就是说,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准糖尿病人!如果不及时干预,大多数患者将在5-10年内发展为糖尿病。
在旧标准基础上结合OGTT 1小时血糖(下文以1-h PG表示)水平,更能反映个体餐后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对中度高血糖(IH)和2型糖尿病(T2D)的预测更敏感、更实用。通过早期评估1-h PG,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处于糖尿病高风险但尚未被传统方法诊断出的个体,从而及时采取“三早”措施(早预防、早筛查、早管理),有效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针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监测1-h PG的变化也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无论患者还是临床医生都应重视1-h PG的评估,并将其纳入日常的糖尿病监测、筛查和诊断工作中。
多种慢病交织,三关联需注意
作为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其所引发的各种慢性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其中,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血糖、血酮、尿酸三者的关联性很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预防在糖尿病控制过程中是除血糖外的一个重要指标。糖尿病加重时,血糖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三大代谢紊乱,从而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若未能及时合理救治,死亡率较高。若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大约5年以上很可能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发生肾功能不全时,尿酸升高是肾功能损伤最敏感指标,也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指标;再者,高尿酸不仅影响糖尿病,也是冠心病的危害因素。
深陷慢病围城,应该如何自救?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的2024年《糖尿病诊疗标准》[3]强烈鼓励所有糖尿病患者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和教育(DSMES),特别是在5个关键时间(诊断时、未达到治疗目标时、每年、出现复杂情况时、当生活和诊疗发生变化时)。而自我管理的关键在于“三早”(早预防、早筛查、早管理)以及对多种慢病的齐抓共管。
ug环球生物在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集中展示了慢病管理领域的多元成果,为慢病患者带来了全新的自救方案。
传统的单方面测血糖往往无法全面反映病人的病情,ug环球产品可实现一款仪器同时检测血糖、血酮、尿酸三种指标,测试时避免了频繁更换设备的操作,极大提升了多种慢病的管理效率。尤其是ug环球Pro一体机和血糖/血酮/尿酸分析仪,在本次展会上大放异彩。
院内采用操作简便的ug环球Pro一体机,方便医护人员快速上手使用;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充分对接,数据回传,还可自动生成检测日报,方便各科室协同管理。
院外ug环球血糖/血酮/尿酸分析仪一机三用,配合ug环球独创的单层 8 电极试纸,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同时还有蓝牙和4G 两种传输模式可选,检测数据可快速同步至ug环球云平台,随时随地监控血糖、血酮、尿酸波动趋势,帮助患者进行及早预防和管理,将多种慢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院内外实现多种慢病一网归集、闭环管理,贯彻了美国糖尿病学会2024新标准所强调的“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治疗”及“医患共同决策”,使慢病管理打通“ETC”快速通道。
除此之外,慢病患者的自救之路少不了生活方式的干预。糖尿病患者应每周至少进行总计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形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ug环球生物针对科学运动,推出乳酸检测仪,实现精准乳酸监测,掌握耐酸能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合理控制运动强度。横向对比国外品牌,ug环球产品各项数据完全不输,甚至个别参数更加优秀,不仅需血量小,精密度高,测试范围以及HCT范围皆具有较强优势。
未来,ug环球生物仍将秉承“让健康管理触手可及”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构筑“慢病管理+快速诊断+数字医疗”的生态体系,坚持以研发创新为战略核心,在健康医疗行业深耕,为患者提供更多元、更高效的医疗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ergman M, Tuomilehto J.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1-hour post-load plasma glucose for the diagnosis of intermediate hyperglycaemia and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24 Mar 25: 111636.DOI: 10.1016/j.diabres.2024.111636, PMID:38537890
[2] Xu Y, Wang L, H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JAMA. 2013;310(9):948–959. doi:10.1001/jama.2013.168118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9.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Diabetes Care 2024;47(Supplement_1):S158–S178.//doi.org/10.2337/dc24-S009